2.改善校園交通
3.反對中山與高大併校
4.降低同學修習通識課的負擔
5.推動跨校合作
6.政治不該退出校園
(點擊看候選人資訊)
請先登入以加入議題討論
1.廢除游泳畢業門檻
2.檢視「課外英語輔導活動」與「英文通識成績」的關係
3.中山大學「雙語教學」之成效
4.檢視「通識課程」開設制度
5.優化「校內運輸系統」
我是羅媜昱,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一年級。外向、認真、「軟硬兼備」一直是我自詡的特質。高中時,參與模聯和辯論社,學習從客觀、多面的角度看待社會議題,並有利有據地為自己的代表國、論點爭取立足點。大學時,更加入了學生會,為校園議題策劃活動、定期開會追蹤校園事務、廣聽學生意見。學生議員最重要的職責即在合理範圍內為學生爭去應有的權利,以客觀的邏輯思維、清晰的口條與對校務的高度參與,我相信我適任此職位。
首先,針對游泳這個畢業門檻一直存在著許多爭議。雖說中山靠海、以「海洋」為校園特色,但「特色」是否構成為之設置特殊「畢業門檻」之必要?再者,若以「海洋」為中山之特色為何畢業門檻僅特別獨立出「游泳」這門項目?是否可以請校方以其他方式代替或作為另外選項,例如:海洋相關講座、鼓勵參與海洋環境保護活動等,似乎更為合宜。
此處「課外英語輔道活動」指的是舉例:English Table, English Club等「自願性課外活動」。現今英語通識之成績計算通常將10%的成績分散至 English Table 之參與次數。然而,根據自身參與經驗,此一措施易流向「形式主義」:許多同學僅是「出席」卻未真正「參與」練習英文,排擠到真正想練習英文之人權益。亦有同學反應English Table 過於簡單,希望以成績計算即可。在此提倡將English Table 的參與列為「加分項」而非「必要條件」,畢竟「課外活動」與「學分」掛鉤較為不合宜。
「雙語教學」是中山,乃至全台灣近年積極推動的措施,然而「全英課程」對學生甚至教授本身都的極具挑戰與不適應。再者,許多教授雖開「全英課程」但卻以「中文教材」授課,「雙語化」因而淪為口號。我呼籲校方重新調查並檢視同學吸收雙語知識的狀況、更加重視教授實際教授的內容與方式是否符合學生需求,甚至可開相對應的英語加強課程讓有需求和學習意願的同學更快跟上腳步。
此處的「通識課程」意即「博雅」與「跨院」。關於博雅,許多同學應該都有相當多的意見與抱怨,包括名額不足、加簽高年級優先制都嚴重影響我們畢業學分上的安排與規劃。我想也有不在少數的學生會問:開設博雅支初衷為何?又為何有向度之區分,讓同學因畢業門檻需求,侷限了知識的廣泛性?「跨院」亦然,初、加選之跨院限制之目的為何?是否真正地保障更多學生選上想選的課?是否有可能比照他校「博雅」、「跨院」合併稱「通識課程」即可。
校內專車時間集中於上下課時間且路線固定,就算是住宿學生也免不了騎車至教學區的情況。而學生教學區又過於集中:大部分教室(文、海、藝院除外)皆集中於行政大樓及其附近,導致管院停車位需求量過高。希望能建議增加校車班次以滿足學生之上下課需求(輔以學校分散上課區域,),其背後邏輯為,若學校校車足以負擔住校學生之通勤需求,其將不需騎車至教學區,為非住校之學生騰出空間。
1.取消英文畢業門檻
2.取消游泳畢業門檻
3.增加性別友善廁所
4.爭取降低雙主修、輔系門檻
擔任台灣人權促進會志工,參與:大專人權營多場人權工作坊→實地理解轉型正義與國際人權議題脈絡曾參與2024青鳥行動→關注國會改革與民主程序,實地參與街頭運動,發聲捍衛憲政秩序參與廢死聯盟活動→深入探討生命權與刑罰制度,支持以人權視角思考刑事司法改革參與2024高雄同志大遊行→支持性別平權與LGBTQ+權益,實踐多元社會價值參加民進黨高雄青年營→深入了解台灣民主發展與地方治理的實務運作身為民進黨黨員,積極投入:「熬民主」系列活動民進黨青年營→與來自全台的青年夥伴交流理念、關注公共事務
1.取消英文畢業門檻:學習不該成為壓力的工具
現行的英文畢業門檻制度,雖以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為初衷,卻忽略不同背景學生的學習差異與資源落差。不少學生反映,為了通過畢業門檻被迫反覆重修、補考,甚至要額外花費金錢報名校外檢定,這對經濟與心理都是不小負擔。語言能力的培養應回歸教學本質,而非成為限制學生畢業的門檻。我主張透過課程教學品質的提升、多元英語能力展現方式取代一刀切的門檻,讓語言學習真正幫助學生,而非成為壓力來源。
2.取消游泳畢業門檻:尊重身體差異與學生選擇
游泳能力固然重要,但不應以此作為學生能否畢業的標準。有學生因健康因素、水域恐懼、文化背景或性別身體焦慮而無法完成現行要求,卻仍被迫參與考試,導致身心壓力倍增。我們應推動身體教育的多元化,保留游泳課程作為體育選修或技能課程的一環,同時提供其他替代選項,如急救訓練、水域安全課程等,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被尊重的前提下獲得實用的生活技能。
3.增加性別友善廁所:打造真正多元共融的校園空間
性別友善廁所是保障多元性別者基本權益的重要設施,不該只是象徵性的存在。目前校內的性別友善廁所分布不均、數量不足,甚至位置隱蔽、標示不清,使得需要使用的同學仍感不便與壓力。我要爭取在各學院主要建築增設性別友善廁所,並推動廁所標示標準化、空間設計人性化,讓多元性別的學生也能安心如廁、不再遭受歧視與不安。
4.爭取降低雙主修、輔系門檻:實現真正的學習自主權
當代學習已不再侷限於單一領域,越來越多學生希望透過雙主修、輔系拓展知識視野與未來出路,卻面對嚴苛的申請門檻與限制。許多學生明明有強烈動機,卻因GPA不夠高或行政程序繁瑣而被擋在門外。我將推動系統性檢討申請門檻、簡化流程、建立更彈性的學程選擇機制,讓有心學習的同學能真正有機會跨域發展、不被制度設限。
1.性別友善
2.改善校園交通
3.反對中山與高大併校
4.降低同學修習通識課的負擔
5.推動跨校合作
6.政治不該退出校園
一、中山大學第十一屆學生議會議員
二、中山大學性平委員
1.多元性別
性別友善宿舍(翠亨A)女男同棟分層、彼此不相通。
跨性別學生提出醫療證明者(有性別不安且已用異性身份生活的診斷書、服用荷爾蒙滿一年的證明),得依性別認同入住性別友善宿舍。
游泳池增設無性別更衣室。
2.交通
機車停車證設立獎勵機制,一整學期沒有違規行為,可以用半價申請下學期車證。
改善校內道路狀況。
3.反對中山與高大併校
多數系所性質接近,沒必要併校!
彼此校區距離遙遠,沒必要併校!
中山已有新校地,沒必要併校!
4,通識課程
容許以性質接近、不在本系課程結構圖內的外系課程抵免博雅課程。
刪除修習博雅課程的向度限制,改為不分系所皆需修滿四個向度。
體育課納入畢業學分,或至少把體適能與初級游泳這兩學分納入畢業學分。
刪除游泳畢業門檻。
5.跨校合作
推動與中山與高師大跨校修課免學分費。
推動中山與高大、高師大跨校輔系與雙主修。
6.其他
學生會具有政治性質,它不只是學生與校方之間的橋樑。
政治不該退出校園。
致力於爭取宿舍環境改善、公共設施維護、居住品質改善,讓同學可以有更完善的居住空間。同時我也關注校內運動場所的完善與資源分配,推動場地使用公平與設備調整,讓學生擁有良善的運動空間。
大家好,我是陳映竹,目前就讀於社會系,曾為高中過學生會成員、現為 國立中山大學公關部成員,這些過往 讓我累積了豐富的團隊協作與溝通經 驗,也學會如何傾聽同學聲音並有效 回饋給相關單位。此外,我也參與過 多項校內外活動,具備獨立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力。
"在校園生活裡,宿舍與運動場所的品質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身心健康。因此,我的參選政見,將會以「宿舍環境改善」與「運動相關議題」為核心,致力於提升同學們的生活品質,讓大家能在更舒適、更安全的環境中生活、學習。 首先,關於宿舍環境的改善。我自己也是住宿生,因此我能親身體驗到宿舍目前的問題與可修改之處,之於學生來說,這裡不僅是休息的場所,更是會影響生活心情與學習效率的空間。若宿舍公共設施老舊,通報過程無法透明,甚至是空間管理不善,都會嚴重影響同學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上任後,我多方整合學生之意見,並積極向相關單位反映,爭取完善的公共設施維護機制,讓問題能夠被快速處理,保障同學的居住權益。 其次,針對運動場所的改善與資源分配我也認為仍有可以調整的空間,現今校內的運動空間分配都以系為準,普通使用者無法有充足的時間運用;健身證之數量與健身房的使用時間也不均衡,常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針對此情況,我希望可以在上任後將這些議題傳達給校方並盡力爭取運動空間公平分配。 最後,我認為一個健康完善的宿舍環境與運動空間,不僅能提升同學的生活滿意度,也有助於營造更友善的校園氛圍。這次參選學生議員,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同學的聲音能被認真聽見,讓問題能夠被有效改善。"
1. 調整蓮海路交通設施,減輕學生通行負擔
2. 嚴格監督合校案,確保學生參與與知情權
3. 廢除游泳門檻,減少不合理畢業壓力
4. 要求行政中心資訊雙語化,讓國際生不再缺席
〔社團及組織經歷〕國立中山大學第18屆學生會權益部長
國立中山大學第18屆學生議會學生議員
國立中山大學第18屆學生議會法規暨權益委員會委員
國立中山大學第17屆學生會權益部部員
國立中山大學第17屆學生會財務部部員
國立中山大學第20屆學生大使團行政長
國立中山大學動畫社場器〔學生代表經歷〕
中山大學校務會議、學務會議、教務會議、宿管會、西灣課委會、課委會、教學意見調查委員會
1. 調整蓮海路交通設施,減輕學生通行負擔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始,蓮海路外環道增設減速帶以及往柴山大道方向之岔路口設置交通號誌,這些改變雖然立意為讓校內交通更加安全,但是也為學生或是用路人帶來不少負擔。首先,新設置的減速帶高度過高,即使學生的行駛速度符合時速限制,經過減速貸時仍會造成不小顛簸,讓機車騎士在經過後有可能產生難以掌控方向等風險。長期來說,也會對機車的懸掛系統產生損傷。
關於柴山大道方向的交通號誌,此號誌在一開始造成通往柴山大道以及通往宿舍區的道路容易於尖峰時段交通壅塞,用路人常常需要在交通號誌等待過久的時間,並被前方的排隊車輛卡住於車流當中。
因此,我主張拆除減速帶並調整柴山大道方向交通號誌的時間,以讓用路人更方便於校內中駕駛車輛,並免去學生行車通學的負擔。
2. 嚴格監督合校案,確保學生參與與知情權
中山大學已表態並規劃與高雄大學重啟合校相關討論,這學期作為學生會權益部長以及校級會議委員,也時刻關注校方動向,並監督校方是否有遵循程序正義,確定校方舉辦足夠場次的校內公聽會及討論會,讓中山大學的學生有充分的資訊已及討論,不要將學生已及學生的意見排除於合校的討論過程之外。
此合校案作為中山大學學生高度關注的案件,我主張校方應當要謹慎而行,並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想法。若是成為學生議員,我將持續付諸時間與精力持續監督並注意此案動向,為學生爭取「知」以及表達意見的權利!
3. 廢除游泳門檻,減少不合理畢業壓力
中山大學將蛙式列為本校畢業門檻,原因是希望學生可以在水中自救。然而,在游泳會考當中卻將蛙式的標準姿勢作為評判標準,而不是評估學生能否在水中自救,這是一件相當不合理的事情。另外,水上自救協會認為先學蛙式再學自由式則容易造成O型腿。
所以我主張廢除游泳畢業門檻,為學生免去畢業條件上的負擔,讓中山大學的學生可以在沒有游泳畢業門檻的壓力下畢業。
4. 要求行政中心資訊雙語化,讓國際生不再缺席
中山大學的國際生數量不斷成長,中山大學已然成為一間越來越國際化的學術研究及教育機構。因此將要求學生會行政中心持續將其未來的活動內容宣傳及各項推動議題說明雙語化,讓國際生也能夠參與學校中的各種活動及討論。